動態(tài)與觀點
- 引 言 -
商事主體貿(mào)易活動存在著有些公司刻制多套的公章使用的情況,也存在著法定代表人、代理人私刻公章,在訂立合同時惡意加蓋非備案的公章或假公章,發(fā)生糾紛后即以加蓋的是假公章為由來否定合同效力的情形。
司法實踐中如何認定印章的虛假、蓋章行為的法律效力及合同法律效果的歸屬,合同簽訂時又應如何進行相關防范與風險規(guī)避,本文與您進行如下探討。
- 探 討 -
一、“蓋章”行為效力的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
關于“蓋章”行為效力認定,《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簡稱《九民紀要》)法〔2019〕254號(現(xiàn)行有效)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
《九民紀要》第41條規(guī)定:
司法實踐中,有些公司有意刻制兩套甚至多套公章,有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甚至私刻公章,訂立合同時惡意加蓋非備案的公章或者假公章,發(fā)生糾紛后法人以加蓋的是假公章為由否定合同效力的情形并不鮮見。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應當主要審查簽約人于蓋章之時有無代表權或者代理權,從而根據(jù)代表或者代理的相關規(guī)則來確定合同的效力。
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權之人在合同上加蓋法人公章的行為,表明其是以法人名義簽訂合同,除《公司法》第16條等法律對其職權有特別規(guī)定的情形外,應當由法人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法人以法定代表人事后已無代表權、加蓋的是假章、所蓋之章與備案公章不一致等為由否定合同效力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簽訂合同,要取得合法授權。代理人取得合法授權后,以被代理人名義簽訂的合同,應當由被代理人承擔責任。被代理人以代理人事后已無代理權、加蓋的是假章、所蓋之章與備案公章不一致等為由否定合同效力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除此之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fā)〔2009〕40號(現(xiàn)行有效)第13條“表見代理”中規(guī)定:
合同法第四十九條規(guī)定的表見代理制度不僅要求代理人的無權代理行為在客觀上形成具有代理權的表象,而且要求相對人在主觀上善意且無過失地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合同相對人主張構成表見代理的,應當承擔舉證責任,不僅應當舉證證明代理行為存在諸如合同書、公章、印鑒等有權代理的客觀表象形式要素,而且應當證明其善意且無過失地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
二、典型案例
(一)印章虛假的司法認定
1、印章一經(jīng)備案具有公示效力,一般不會認定為虛假
仁某公司、興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再審審查與審判監(jiān)督民事裁定書
(2020)最高法民申2848號
法院認為:仁某公司提交的兩份《不可撤銷擔保函》上僅加蓋的興某公司公章,經(jīng)一審法院委托鑒定,與該公司備案章并非同一枚印章。
而且,根據(jù)仁某公司在原審中提交的興某公司工商登記資料,興某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6日,其時該公司股東為林某、萬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林某;2014年12月19日,興某公司的股東變更為融某公司、萬某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為林某2,監(jiān)事變更為林某3。
據(jù)此,林某3僅擔任過興某公司的監(jiān)事,仁某公司關于林某3是興某公司原實際控制人及大股東的主張,缺乏證據(jù)證明。
因此,原審判決認定兩份《不可撤銷擔保函》不是興某公司的意思表示,對該公司不發(fā)生效力,有事實依據(jù)。
律師點評:企業(yè)刻制公章時,需要在公安備案公章,辦理工商登記手續(xù)時,需要在工商備案公章,從這個角度可以認為我國實際存在印章備案制度的。備案印章一般應具備公示效力,法律保護市場主體對備案印章的合理信賴。
2、公司對外用章不具有唯一性,不得主張公司印章與備案登記印章不同因而對外簽訂的合同對公司沒有約束力。
青海創(chuàng)某公司、洪某與青海創(chuàng)某公司、洪某等民間借貸糾紛申請再審民事裁定書
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申字第2537號
法院認為:本案中,《擔保保證書》上加蓋的“青海創(chuàng)某公司”印文雖經(jīng)青海創(chuàng)某公司自行委托的鑒定機構認定與其在西寧市公安局備案的印章不符,但青海創(chuàng)某公司確認其曾使用過的公司印章不止一枚,洪某難以有效識別《擔保保證書》上加蓋的“青海創(chuàng)某公司”印章是否為青海創(chuàng)某公司曾使用過或正在使用或在公安局備案登記的印章。
本案并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審理經(jīng)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jīng)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五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情形。
律師點評:公司印章最好具有唯一性。有些公司多達幾十個多個合同章,看似拉風,風險巨大。
最高法院認為:公司印章不止一枚,難以有效識別印章是否為公安局備案登記的印章。如果公司對外用章不具有唯一性,不得主張使用公司“偽造印章”對外簽訂的合同對公司沒有約束力。(二)“真人假章”與“假人真章”環(huán)境下合同效力的司法判定
1、真人假章——一般情形下代表行為有效,由法人承擔
尺某公司、王某與尺某公司、王某等民間借貸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申206號
法院認為:雖然尺某公司的印章與尺某公司現(xiàn)在使用的印章樣本不一致,但其法定代表人丁某的簽字是真實的,丁某時任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的身份是真實的,王某有理由相信作為尺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丁某履行職務行為的真實性,丁某的行為代表了尺某公司的行為。
2、真人假章——特殊情形如法定代表人越權代理,具有明顯的超越代表權的外觀,相對人有過錯的,代表行為無效
某機械公司與某設計院、龍某支行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審判監(jiān)督民事判決書
高人民法院(2014)民提字第164號
法院認為:張某雖為某機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并不能單獨決定公司的重大決策。從查明的事實看,某機械公司并未在為債務人提供擔保的《保證合同》上加蓋公章,《保證合同》上“某機械公司”的印章是張某私刻的假印章,不能代表某機械公司的意思表示......
龍某支行明知張某與某設計院等存在關聯(lián)關系,也清楚張某以國有控股的某機械公司名義為其關聯(lián)企業(yè)借新還舊提供擔保實為謀取私利,必然會侵害某機械公司的權益,有悖正常的交易常理,但卻未對某機械公司是否經(jīng)法定程序作出了擔保的決議等進行審查,主觀上具有明顯的過錯。
因某機械公司拒絕追認張某的越權行為,而龍某支行對此又存在過錯,故張某的越權代表行為對某機械公司不發(fā)生法律效力,應由張某和龍某支行根據(jù)各自的過錯自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律師點評: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權委托人以公司的名義對外簽訂合同時,交易相對人一般情形下并無審查簽訂合同所用印章是否為真實的義務。
擁有代表權或代理權的自然人,在代表權限(代理權限)范圍內(nèi)與相對人獨立訂立合同,只要加蓋了公章,即表明以法人名義簽訂合同,該合同的法律效果直接歸屬于法人承擔。
即使加蓋的是假公章或與備案的公章不一致的,合同效果仍歸屬于法人承受,但法定代表人私刻印章,從事明顯的違反法定忠實義務的無權代表行為,代表行為無效。
3、“假人真章”——公章與備案一致,蓋章人無代理權,亦無授權等表見代理權利外觀特征,代理行為無效
鑫某公司與某運租賃、張某建筑設備租賃合同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分院(2021)新40民終729號
法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jīng)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fā)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p>
本案中,張某以鑫某公司實施的行為系無權代理,鑫某公司對其行為不予認可。某運租賃提交的租賃合同首部承租單位處括注了張某的姓名及聯(lián)系方式,“設備租賃費單”、5張發(fā)貨清單及全部退貨單上的租用單位均為張某,張某對某運租賃的上述證據(jù)均不持異議,某運租賃也稱其曾向張某主張過租賃費。
結合本案租賃合同締約和履行情況來看,從合同的洽談、訂立、履行和結算過程來看,均系張某個人參與。張某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在案涉租賃合同上簽名,應視為其與某運租賃締約的行為,其在庭審中認可接收并使用了案涉租賃設備,對所產(chǎn)生的租賃費230,837.25元不持異議,故本院認定上述費用應由張某承擔。
張某未按合同約定期限履行支付租金義務,應按合同約定承擔違約金69,251.18元。張某稱其簽訂合同的行為得到鑫某公司項目經(jīng)理馬某的授權,但未提供證據(jù)證實其取得授權,亦未提供證據(jù)證實馬某與鑫某公司之間的關系,本院對其辯解理由不予采信。
律師點評:沒有代表權法定代表人或沒有代理權的工作人員,在與相對人訂立合同中,加蓋了法人公章,即使是真實的公章,當然表明是以法人的名義實施法律行為,但因為不具有代表權或代理權,其效果是否歸屬于法人承受分兩種情況討論:
① 構成表見代表或表見代理,無須法人追認,該法律行為直接歸屬于法人承受;
② 不構成表見代表或表見代理,法人未追認,該法律行為不能直接歸屬于法人承受。
- 結 語 -
從《九民紀要》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表見代理認定的指導意見入手,結合上述典型案例可以見得,目前法院已經(jīng)基本確定了“看人不看章”的裁判思路,即審查蓋章人是否有權代理或構成表見代理。
公章之于合同的效力,關鍵不在于公章的真假,而在蓋章之人有無代表權或代理權。
蓋章之人為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有授權),即便未在合同上蓋章甚至蓋的是假章,只要其在合同上簽字是真實,或能夠舉證證明該假章是在其自己加蓋或同意他人加蓋的,仍應作為公司行為,由公司承擔法律后果。
反之,蓋章之人如無代表權(代理權)或超越代表權(代理權)的,即便加蓋的是真公章,該合同仍然可能會因為無權代表或無權代理而最終歸于無效。
(一)企業(yè)印章管理建議
1、規(guī)范刻制印章備案,盡量避免多枚印章同時使用
經(jīng)過備案的公章,留有防偽標識,可在發(fā)生糾紛時進行司法鑒定,從而防止公章被“私刻”時難以舉證,承擔不利后果。
2、嚴格把控授權權限
鑒于法定代表人可以一般性地代表公司從事經(jīng)營活動,為避免法定代表人越權代表,可以將法定代表人的權限等寫入公司章程,增加法定代表人擅自使用印章的難度及代價。
在公司授權時,應當嚴格把關授權權限。在終止代理的情況下,公司應及時將終止代理情況告知相對方;被代理人在表征代理權外觀的法律文件遺失、被盜的情形下,應及時公告或通知相對方,避免構成表見代理。
3、建立印章保管制度及用印制度
印章專人專柜保管、明確交接手續(xù),定期檢查印章交接登記情況、規(guī)范申請流程以使用印情況可追溯,規(guī)范審批權限及流程,加強用印審查等。
(二)業(yè)務往來,風險防控
業(yè)務往來中、相對人應當嚴格審查公司授權文件,同時注意收集和保留證明用印之人具有權限的相關證據(jù)(身份、職務證明、授權)。
合同相對方應注意收集和保留能夠證明用印之人具有權限或足以使他人相信有代理權限的資料,比如留存用印人授權委托資料及職務證明材料、前往對方公司辦公地點現(xiàn)場簽訂合同等方式。(三)庭審應訴
庭審應訴中,如果碰到公司以印章虛假為由主張合同并非公司的意思表示,對公司沒有約束力時,相對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反駁:
1、該公司在其他的場合使用過該公章,且該公司沒有否定其效力;
2、證明該公司除該枚印章以外,還存在多枚印章,且同時在不同的場合使用;
3、證明使用該印章簽訂合同的人為公司法定代表人、授權委托人;
4、證明代表公司使用該公章簽訂合同的人構成表見代理或構成公司的職務行為。
- 本文作者 -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分享、交流、學習之目的,不代表恒都律師事務所的法律意見或?qū)Ψ傻慕庾x,任何組織或個人均不應以本文全部或部分內(nèi)容作為決策依據(jù),因此造成的后果將由行為人自行負責。